01

17.03

“双录”岂能走过场
来源:贝叶思(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看到《证券日报》2017年2月21日刊发的“先买理财再补录音录像”的相关报道,不由得让人对银监会“双录”政策执行的前景产生了一些疑虑。

一、“双录”是监管部门规范理财市场的重要政策

2016年3月16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表示,2016年底之前,要求主要的、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要全面推开理财产品“双录”。“双录”可以加强银行投资产品的全过程管理,更好地治理销售误导问题,也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此后,上海、广东、江西等各地银监局已逐步开始实施“双录”,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市场。

2016年下半年,北京银监局发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北京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要求辖区内的银行营业网点设立理财销售专区,提示投资风险,并将所有金融产品信息收录于网站,供消费者查询。该《意见》还明确规定,银行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要严格区分,销售过程要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根据银监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北京范围内全部商业银行在销售产品前,均需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按照程序和规定为投资者介绍产品。只要是在银行购买的每一笔产品,都有录音录像,一旦产生纠纷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可是近日关于“双录”走过场的相关报道不由让我们对于本来很好的政策的执行前景产生了疑虑。

二、“双录”在部分银行变成不得不走的过场

眼见为实,银行理财销售中的“双录”(录音、录像)的目的就在于让得理财产品的交易更加有据可查,以免双方发生争议时某一方会被迫承担损失,原则上对于银行与理财产品消费者都是有利的。然而,2017年2月21日《证券日报》记者发布的调查结果认为,有时候眼见也未必为实,而是可能流于形式。

调查认为,实际“双录”政策的执行情况却令人堪忧。《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部分银行网点的“双录”工作却成了走过场。记者以消费者名义体验了实际执行的“双录”工作,却遭遇了“买完理财再补录像”的尴尬。《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在某股份制银行网点咨询理财产品,该行理财经理推荐了一款万能险,并称该产品是保本的,期限五年,年化收益率为5.3%。在购买时以及购买前的整个过程,销售人员并没有提示有录音录像。而在购买了该款产品后,理财经理却提出要到另一个房间进行照本宣科的“双录”,而这些问题中的一些问题是在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对记者提起过的。在《证券日报》记者的要求下,理财经理给本报记者看了各类产品的录音录像统一模板,其中,包括:保险产品、开放式基金(除定投)、券商集合理财及信托理财、专户理财、资管计划、理财产品销售、基金定投、贵金属业务、家族信托、全权委托业务等。

据该某银行理财经理介绍,自2017年元旦开始,银行已经全面实施了“双录”工作,但是由于过程相对繁琐,银行每天排队的客户太多,如果选择在柜台购买产品时进行录音录像,会耽误太多时间,所以才单独设置专门区域进行录音录像工作。不过,该理财经理并未能解释为什么需要补录,而不是在购买产品之前进行“双录”。

针对于银监要求必要的风险测评与“双录”政策,记者近期对北京一些银行网点的调查了解的情况是:部分银行存在明显的敷衍了事的情形。其实,根据贝叶思咨询长期跟踪的结果来看,这种情况绝非某个地方或某个银行存在的问题,需要研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双录”执行遭遇尴尬的原因与建议

结合笔者对于银行的了解,其实,对于银监的监管政策银行内部人员还是存在一些不解甚至存在一些不满情绪的。从不解的情形来看,就是从未想到过未来会出现纠纷,因而对这些要求,认为是过于繁杂,冗余的程序,在政策强制之前能不做就不做了,而强制性要求开始后,便不得不走走过场了。而从不满的情绪来看,其实也有些可以理解,认为银行的员工实际上是被歧视了,为什么别的行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以不用强制实施“双录”而银行业的员工就只能被“监控”着开展业务呢?


对上述情况,贝叶思咨询认为,其实客观存在的一些情况有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论是银行从业人员还是消费者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监管政策实施的原本意图。比如,是因为理财业务纠纷频发一方面给消费者造了程度不同的损失,另外也不同程度地给涉事银行造成了经济上的以及声誉上的损失,正是基于案件发生时苦于没证据证明销售过程中银行从业者是否合规地进行了整个的销售过程,消费者是否经过了风险测评与风险提示从而真正了解了所购买的理财产品,“双录”则恰恰可以帮助双方解决这样的事后问题,一方面规范了销售过程,另外一方面消除了风险隐患。

但是从前述《证券日报》记者调查的情况,结合贝叶思咨询对行业内的了解来看,必须认识到,银监会以及地方银监局实施“双录”还有现实上的难度,为了真正达到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市场,根除理财环节的风险隐患,还需要银监会及各地银监局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督促政策的真正、有效实施,必要时需要启动专项来进行推进。

贝叶思咨询认为,为了真正有效地规范银行理财市场,有效推进“双录”政策实施,管理部门与银行都需要加大力度推进政策的实施,才可能让政策真正见效:

  • 监管部门需要对银行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到银行业各级相关从业人员对政策的真实想法与顾虑,通过摸底自上而下的做好政策的宣讲与疏导工作;

  • 监管部门可以启动督查项目,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对政策在银行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 银行内部也需要启动相关调查摸底工作,了解各级员工对政策的真实想法与实施的困难,从而为“双录”相关政策的实施扫清障碍;

  • 银行内部也需要启动内部排查工作,通过明察结合暗访等方式了解“双录”的实施情况,并针对性推进相关工作;

  • 无论是银监部门还是银行都需要做好消费者的宣传工作,在行内行外对消费者进行合规理财的宣讲教育,从而保证消费者对相关政策、相关业务流程、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而不是配合着走过场,才能真正有助于排除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