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欲IPO上市,需满足特定严格的条件,尤其是对业绩的要求。此外,守法经营和规范运营等方面也有严格的限制,以导致很多企业的IPO之路极其漫漫。虽说一般负面事件对企业的正常上市进程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如若上升到行政处罚等违规违法层级,就需格外警惕。不少冲刺上市的拟IPO公司在业绩和规范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有些企业过度“自我包装”,反倒在 IPO最后“临门一脚”被叫停,可谓惊呆了路人。
近年来,A股市场首例令人惋惜的IPO突然叫停企业为立立电子。早在2007年其就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材料,于2008年3月5日通过审核,5月6日获得IPO核准批文并完成资金募集,但却于2009年4月IPO最终被证监会否决。究其原因主要为在其上市前,媒体报道立立电子涉嫌掏空浙大海纳资产,同期证监会也收到相关举报。
但立立电子并非个案,另一家企业苏州恒久,于2010年也在申购完成,摇号抽签结果也已公布的情况下,媒体报道其存造假丑闻而最终导致暂缓上市。
就在同一年,胜景山河也于即将登陆深交所的前夕,因媒体发文表示其招股书披露不实,涉嫌虚增销售收入等而暂缓上市。后证监会经调查发现其存货、关联交易等方面存在不实披露,在其于2011年4月申请二次上会仍被否。随后,胜景山河发布公告称将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给网上中签投资者及网下配售投资者。2015年年初,媒体报道胜景山河年销售不足千万,资金链断裂,并触发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期酒回购条款,正在一步一步陷入穷途。可见有些企业为了一夜造富,扭转局面,甚至弄虚作假欲上市,最终其IPO之梦化为泡影。
而今年11月,又有媒体报道天马科技IPO申购前夜而停止事件。关于天马科技,其自2014年10月申请IPO,直到今年8月份才首发申请获批,并于11月4日获得IPO批文,并于11月17日已完成初步询价,原计划于11月22日进行网上、网下申购。但却于11月21日晚间,天马科技公告称,因天马科技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并与保荐机构海通证券协商,决定暂缓后续发行工作。
其实,就在2014年天马科技招股说明书刚刚披露之时,《中国青年报》便发文称其隐忧浮现。报道称天马科技的现金净流入一直呈现极端不稳定的状态,同时存在财政补贴美化利润,董事会薪酬两端分化的现象。除此之外,天马科技还涉嫌通过虚增饲料销售价格、虚增核心客户销售量等途径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而今年11月21日,《界面》又发布题为“天马科技巨量鱼粉与进口数据不符 涉嫌虚增营业收入”的文章,通过分析公司招股说明书和调查公司客户后,发现天马科技存在诸多问题,如其所披露的2011年-2015年鱼粉采购量与其自身的海关进口数据存在高达38.12%至65.75%的缺口;同时将近4亿元的鱼粉采购量也超出了相关供应商自身的进口量,甚至还有采购额累计超过7亿元的五家鱼粉供应商根本就没有海关记录;在向深圳市巨力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进口代理商进行采购、销售双向操作的过程中,还涉嫌通过虚假对倒的方式来虚增采购量与销售额,甚至不排除每年存货中鱼粉也存在虚增的可能性。此外,来自于多份法院判决书显示天马科技的饲料产品销售价格涉嫌虚增,直销客户的零售价格远低于招股书所披露的销售均价。且从其一家核心客户了解到天马科技的核心客户数据涉嫌造假等。随后,当日《中国网》刊发“天马科技因出现媒体质疑事项暂停申购”、《证券时报网》刊发“天马科技:出现媒体质疑事项 22日暂停申购”、《第一财经日报》刊发“天马科技暂缓IPO发行 因媒体质疑经营数据造假”等文章,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各大主流网络予以转发,瞬间成为焦点事件,当天与之相关新闻过百篇。
11月22日,《腾讯财经》刊发题为“证监会施压致IPO暂缓 天马科技自辩:招股书无问题”文章,提到关于前述媒体质疑问题,天马科技回应称:“天马科技这边的数据没有什么问题,我们的招股书肯定是经得起推敲的,从之前媒体的报道来看,很多计算都存在差错。”天马科技方面还表示,目前正对整个事件进行积极跟进,最终情况的说明会以公告的形式向投资者公布。而作为保荐机构的海通证券,自然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位海通证券投行部人士表示,目前这个事件的定性只能说是“媒体质疑”,不能说已经可以称之为“数据造假”;并透露,目前海通证券正在准备给证监会的回复材料,但关于具体的内容和进展还是要以公司统一发布的信息为准。截止于目前,该事件未有进一步进展。
IPO失败不仅将对拟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造成重大打击,延误企业上市进程,打乱企业发展计划和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外界的负面关注甚至会影响公司形象和商誉。企业IPO失败并不仅仅是某一个重大问题或者单一原因所致,根据对上市失败案例及相关资料、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含申报稿〕等材料总结出十种典型的企业IPO失败原因:
(一)被举报存在问题
证监会发审委往往以“补充公告”的方式宣布取消对该公司发行文件的审核,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多半是“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落实”,但并不对外公布详情,往往引发坊间对当事公司的种种猜测。如上会前数小时被取消上会资格的同花顺,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其涉嫌“推荐的炒股软件属虚假宣传,诱骗股民投入升级软件”而被举报,存在影响发行的问题。
(二)权属纠纷的不确定性
上文中提及的立立电子,其上市一直倍受社会质疑,被认为掏空另一公司浙大海纳资产并二次上市。证监会在接受举报以后,调查发现立立电子在2002年部分股权交易程序上有瑕疵,存在权属纠纷的不确定性。2009年4月3日,证监会发审委在会后事项发审委会议撤销其IPO核准批复,并要求将全部募集资金连本带利退还投资者,开了证券市场IPO申请先批后撤的先例。
(三)信息披露质量差
拟上市企业的申请材料未按规定做好相关事项的信息披露。由于投资者更看重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上市企业在信息披露时,应当坦诚相待,对于对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无论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申请人公司均应披露。否则,如果在发审委会议上被发审委委员当面指出问题要害,对上市过程的危害性反而更大。
(四)财务会计问题
企业滥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涉嫌通过财务手法粉饰财务报表。如2009年12月23日被否决发行申请的华西能源,在上市前就遭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师的质疑其有操纵报告期内收益的嫌疑。
(五)主体资格存在缺陷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历史出资瑕疵、历史股权转让瑕疵、实际控制人认定不准确和管理层变动4个方面。如在历史股权转让方面,法律法规规定上市前职工持股人数超过200人的,一律不准上市;存在工会持股、持股会以及个人代持等现象的公司也不准上市。而在内部员工持股的清理过程中,IPO申请公司很容易因为各种利益问题在上市过程中被举报或遭受质疑。
(六)独立性问题
如苏州通润驱动公司被否的质疑声,则是根据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其兄弟公司常熟市千斤顶铸造厂为其主要供应商,报告期内,2006~2008年来自铸造厂的采购金额在总金额中的占比一直高达12%以上,上市前的2009年上半年才降至9.1%。而且通润驱动的董事、监事均在关联企业任职。
(七)盈利能力问题
第一是业绩依赖严重,如税收依赖和关联方依赖。第二是持续盈利能力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这方面的因素比较多,如专利纠纷、合资条款、销售结构变化、未决诉讼、重大合同不利影响等多种因素。
(八)募投资金效益风险大
这类风险还包括经营模式变化、项目可行性等风险,都需要企业给予全面的分析论证。融资必要性不足也属于募投资金运用的问题。此外,募投项目与企业现有生产规模、管理能力不匹配,企业小马拉大车,则会存在较严重的匹配风险;某些投资项目手续不齐,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则存在一定的合规风险。
(九)企业运营不规范
内控机制薄弱。财务核算混乱是内控机制薄弱的常见体现,如原始会计报表与上市申报材料报表存在重大数据差异等。此类问题的其他表现,还包括资金占用、管理层未尽到勤勉尽责的法律义务等问题。
(十)中介报告瑕疵
企业IPO一般要聘任的中介机构包括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IPO的成功,除了取决于企业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包括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以及服务质量。
企业欲IPO成功,除积极吸取历史经验外,以下几点也需重点关注:
第一,不要急于上市。如果下一个季度的业绩并不明朗,说明你的公司还未做好准备。有很多公司上市伊始业绩便不如预期,股价惨淡。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发起怒来比地狱烈焰更可怕。
第二,保证会计账目处于最佳状态。业绩是一步步积累提升的,但审计必须快马加鞭。审计未完成是导致IPO计划延迟的头号因素。
第三,不要急于展示最好的一面。太多即将上市的公司都竭力想在报备文件中放入缺乏可持续性的高利润率数据。如果上市前的业绩已经全力以赴,那么上市后公司的利润率和股价只能有一个走势。
第四,聘请承销商要格外慎重,不要仅看其是不是金字招牌,更要看投行家本人。
第五,上路前务必要自检,对核心关键词进行SEO优化。在网络中容易或者一些对于上市来讲较敏感信息要及时处理,避免通过企业或核心人员相关关键词而明显搜索到上市敏感负面信息,这些最易被媒体捕捉而进行相关负面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上述多家公司在IPO前均出现较好的成长性,但不少公司上市以后出现明显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业绩持续大幅下滑,甚至巨额亏损的情形。但企业若痴迷于股市火爆的“创富神话”或迫于资金短缺的压力铤而走险仓促上市,遭遇上市失败,很难避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惨痛后果。因此,企业如在准备上市过程中出现业绩滑坡,应暂缓上市步伐,待经营好转以后再择机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