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辉山乳业后,国内规模颇大的电解铝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桥)近期遭遇国外机构沽空,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宏桥 01378.HK(以下简称宏桥)被指财务造假,认为其显著高于同业的利润是虚报。
2016年11月23日,匿名人士在网站HongqiaoExposed上发表报告,质疑中国宏桥现金流、债务负担,并指称该公司未披露关联方交易以及环境资料。
面对质疑,中国宏桥董事会展开激烈的反击措施,以长文公告驳斥负面报告中的指控毫无根据,并就报告中的质疑问题逐个反驳。
2017年3月1日,外资沽空机构Emerson发布了一份质疑报告,一经披露就令在港上市的中国宏桥股价于当日半小时内下跌逾8%,该公司立刻向港交所申请紧急停牌。
针对质疑,3月6日晚间,中国宏桥发布澄清公告认为,Emerson的指控偏颇、存在重大误导和缺乏事实基础,并将编制详细澄清公告予以反驳。
3月22日,中国宏桥和魏桥纺织双双发布公告称,延迟发布业绩并停牌。中国宏桥称,停牌原因是需要更多时间处理其公司核数师就截至2016年底的审核工作提出的问题;此外,其核数师已暂停2017年第一季度的审核工作。
4月1日,有媒体爆出,魏桥集团已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求援,将沽空归结于自身的壮大触及了美铝和力拓的商业利益。
4月2日晚间,接连在港交所发布了2条涉及共5项的公告。其中,更是直接以“有关2017年负面报告及审计师函件的澄清”对Emerson此前的沽空报告作出 “反击”,要求其赔礼道歉。
站在债券市场分析的角度,笔者认为此次沽空事件反映出债券市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关注。
问题一:
尽管宏桥在香港市场发布一系列公告,但其境内发债主体中国宏桥、魏桥铝电、魏桥纺织等均未在第一时间公告有关事项。魏桥铝电、魏桥纺织先后4月1日和2日发布澄清公告,距离宣布停牌已经11天。
在此背景下境内债券市场有关宏桥的各种传言开始广泛在各种信用分析群、投资群、交易群传播。
特别是随着宏桥发布推迟年报的公告里提到审计师暂停审计工作,被很多机构解读为审计师拒绝签字,有关宏桥债券违约的消息开始大面积以更负面的形式散播。
宏桥系债券事件持续不断地发酵,反应出债券市场信息传递不通畅导致的机构情绪的波动,同时也反映出各家机构信用风险控制水平和风控承受能力的差异。
问题二:
先是辽宁首富辉山乳业,接着是山东首富的魏桥、宏桥。国外的做空机构近期频繁对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发起攻击,内地企业在应对国外沽空机构上缺乏经验,未来一段时间,也许会有更多类似的事件发生。
更严重的是,沽空报告的影响会迅速传导至债券市场,据万得数据显示,3月31日魏桥铝电发行的债券出现持续的恐慌性抛售,魏桥铝电发行的中期票据13魏桥铝MTN1,最高成交收益率达到12%,宏桥新材发行的短期融资券17鲁宏桥CP003成交收益率达10%,均远高于此前稳定于4%-5%的水平。从本次事件看,对宏桥和魏桥的影响主要波及短融债和超短融债,部分中期债也受到影响。
国外金融机构发布的报告可以如此影响国内的债券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将会是非常大的隐患。金融部门如何减小国外机构对国内债市的影响,应该是下一步重点考虑的问题。
应对:
贝叶思咨询认为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如果在国外沽空机构发动“攻击”之前,先一步找到最可能被沽空的“猎物”就可以做到有所准备。一份有力的沽空报告,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费时若干个月的深度调研才能形成,沽空机构一定会是有的放矢,所以,了解沽空机构如何挑选“猎物”尤为重要。
贝叶思咨询目前正在开发与优化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与大数据平台,其实,沽空机构也会用技术手段或者算法逐一分析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的财报,挑选出财务造假可能性最高的若干家企业,然后进行深入调查,进而形成言之有物的沽空报告,这是最有可能采用的方法。因此,我们认为,如果国内银行业也能利用更科学的信用评估模型,提前对相关企业的财报进行分析,找到可能存在问题的企业,并通过监控企业动态大数据,在沽空机构发动攻击之前就有所准备,就可以有效减小国外机构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