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9.08

中小银行风险分析与对策
来源:贝叶思(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5月底监管部门对包商银行接管以来,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点。最近,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撰文指出认为,个别小型银行的信用事件并不会影响整体金融市场的可控性。而恒大首席经济学任泽平,则从风险分析的角度,给出了控制中小银行风险的对策。

一、金融总风险仍然可控

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中国金融市场总体系统性风险依然可控。他们认为,在外部风险上升的叠加影响下,短期内市场主导的信用创造可能受到抑制,需要更多逆周期政策支持公共支出,来缓解经济增长下行的风险。而从中长期来看,对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管控则有利于打破刚兑,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改善资本配置,促进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2019524日,包商银行因为严重信用风险成为史上第三家、近20年第一家被监管部门接管的银行。信用事件发生后,银行间市场避险情绪显著升温,城商行同业存单的发行成功率一度跌25%。但是邢自强认为仅是个别小型银行的信用事件并不会引起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他的结论主要依据以下三点:

l  首先,跨银行的风险传导有限。由于城商行在银行间市场是净债务人,其交易对象和交易量相当分散,故交易对手风险较低。因此,城商行信用违约所造成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有限。农商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则更小。与此相比,主要的风险还是在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l  第二,银行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IMF认为,考虑到央行可接受的质钾品范围较广,即便去除大童的表外理财和银行间产品,大部分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仍可呆持良好。当出现流动性缺口的时候,银行可以变卖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或者通过抵抑证券向央行申请常备借贷便利。

l  第三,中小银行同业存单融资成本低位回升,但仍属合理。尽管风险定价差异化的提升意味着部分小银行同业存单的信用风险溢价将会增加,但总体融资成本仍将稳定在合理水平,因为许多小银行过去三年的融资成本不管从收益率还是信用风险溢价的角度看都是偏低的。

另外邢自强指出,虽然他相信金融机构总体信用风险可控,但考虑到短期内中小银行流动性趋紧,市场主导的信用创造将不可避免受到一定抑制。事实上,广义社融增速同比虽从4月的11.3%略微回升至5月的11.5%,但仍低于311.7%的高位,那是由于政府债券加速发行带来的上行动力被疲弱的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所部分抵消。与此同时,外部风险上升,5月经济数据不如预期,确认经济再次下行的风险。笔者认为,关税冲击的传导途径广泛,除了对可贸易部门的直接冲击,企业信心走弱还将形响资本开支、并降低现有减税措施的乘数效应。正因如此,邢自强认为,基于目前基准情形来预测,中国GDP增速将由2018年的6.6%放缓至2019年的6.4%,而季度同比增速基本维持在6.3%-6.4%的水平。但若贸易谈判在G20会议后仍无进展,甚至美国对剩余约30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会相应增大。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中美贸易战极有可能会出现好转,从而经济增长不会受到太多冲击。

根据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的观点,为了应对外部风险上升和包商银行事件对私人部门信心和信贷需求的冲击,我国政策制定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并将侧重点放在了公共部门直接支出。

在此背景下,邢自强认为,可以维持广义社融增速至年底再提高100个基点的判断。决策层将继续前置已推出的财政宽松措施、加快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同时维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以支持政府债发行及相关基建融资,以此弥补私人部门信货创造放缓。如果贸易冲突加剧,政府将于年内加码财政支持,并将年底广义社融同比推升至12.5%13.0%。鉴于全球央行进入宽松周期,美联储、欧央行降息在望,为中国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可能的具体措施包括:全面降准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中期借贷便利注入流动性;提高政府债券发行额度以推动基建投资;通过窗口指导提高大型国有银行的基建贷款额度。

但邢自强同样认为,尽管如此,考虑到政策放松的传递效应可能延迟,且贸易冲突下私人信心的疲软或会削弱减税的乘数效应,预计经济增速将在二三季度放缓,并在四季度时略为回稳。

邢自强认为,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监管层对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治理能够促进金融机构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有助于实现中国的去杠杆和金融供给侧改革目标。首先,对包商银行的成功接管可以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事件提供参考。其次,虽然打破刚兑可能加大短期市场的波动,但将有助于信用市场摆脱“风险定价失灵一资产质量恶化”的负螺旋,优化资本配置,促进生产率提升。同时,监管部门还进一步完善了系统,加强风险管控,通过直接提供紧急信贷额度,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和区域流动性监控系统等措施来全面应对风险冲击。

二、中小银行风险问题对策分析

另外,根据恒大首席经济学任泽平撰文分析,包商银行事件之所以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主要源于近年以来在金融严监管趋势下,部分中小银行过去的经营及发展模式蕴藏的风险逐步暴露,市场对其发展前景产生担忧。包商银行问题暴露具有其特殊性,但同时也反映了部分中小银行发展的共性。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型银行数量多、规模小,主要客户集中于民营及中小企业。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分别达12家、134家、1427家以及2473家,然而小型银行资产规模及贷款占比均较低。相比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风险偏好相对更高,且深耕地方,渠道下沉,更加具有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的基因和优势。但部分中小银行经营风格较为激进,定位不清晰,经营管理理念、战略规划及科技实力均较弱。过去在金融监管较为宽松的环境下,中小银行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去杠杆与严监管持续推进,部分经营管理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大,在公司治理、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水平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

任泽平认为,无论从流动性风险还是信用收缩风险来看,包商银行事件所能产生的冲击有限。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高度重视防止为了防控风险而促发流动性风险,因此,为应对此次接管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针对中小银行充实流动性的措施陆续落地,并且通过窗口指导对于部分同业存单难以发行的银行进行指引。

任泽平认为,中国中小银行主要面临四大风险:一是公司治理欠缺:大股东资金占用;二是同业存单套利:追求规模弯道超车,大量资金流入实体,表外信用下沉;三是信用风险:表内信用下沉,伴随供给侧改革;四是流动性风险期限错配程度高,流动性管理不完善。

任泽平针对中小银行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以下对策:

一是借力金融科技,提升风险辨识能力。目前,部分基于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民营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获客、产品、风控及运营的全流程效率,为客户创造“秒申秒贷、实时放款”的良好体验。网商银行即是利用金融科技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小银行可谋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及风险识别能力,提高服务小微及民企客户的收益风险比,改善过去服务中小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小银行面临较小的IT系统遗留问题和改造成本,可以根据当前和未来需要来更新IT系统及数据体系,比大中行更加灵活。

二是重视理财子公司带来的“弯道超车”机会。对中小银行而言,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虽然面临资本金及审批时间的制约,但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与我国互联网巨头合作仍有很大想象空间。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大行对于理财子公司掌握绝对控制权,互联网企业更看重与中小银行的合作以谋求更多话语权。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设立理财子公司具有长远价值,将从多个方面帮助中小行突破区域限制,实现业务扩张。

 

010-63161066